“患者(来看病)的目的是把病治好。”魏鹏飞说,而他,是那个要给病人把病看好的人。
魏鹏飞1993年从云南省中医院毕业至今,一直从事临床工作,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诊室里度过,一进去就是几个小时,不停地询问、解答,一杯热水放凉好久都顾不上喝,病人进进出出,他不想耽误诊治时间。
27年来,魏鹏飞年平均服务患者10000余次,现在每天限号120人,他是一名医生但也是普通人,面对这么多患者,心中自然也有“烦”的时候,他说特别是到下午,坐了一天已经很疲惫,一看,还有十几二十几个没看,很容易就产生焦虑的情绪。
可转念一想,他焦虑,病人更辛苦,病人带着病痛,大早就来挂号、排队等待,有人甚至从早八点一直等到晚六点,这些辛苦是病人不和他说,但他每天都看着的。想到这些,他就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耐心地继续为病人看诊、解答,直到最后一名患者离开诊室,他才放松下来。
还有一些人不懂得网上预约挂号,赶早来还挂不上号,跑来诊室里商量能不能给看一下,就一直在外面等着,等其他人先看好,遇到这样的情况,哪怕是下班时间到了,他也会说:“进来吧。”
魏鹏飞就是这么一个有温度的医生,他说:“一名医生,要有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,德在先,两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”
精湛的技术魏鹏飞有了,而医德似乎是一个宏大的概念,在魏鹏飞的身上,它恰恰就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,“看病的时候我会想,假如我是病人,我希望医生怎么做;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,我将怎么做,因此,面对病人的时候,我会提醒自己,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。”魏鹏飞说。
如今魏鹏飞在官渡区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,除了院里坐诊,他每周还要去社区医院坐诊两次,周一到大板桥社区医院,周三到太和社区医院,每到魏鹏飞坐诊的日子,不大的社区医院总会挤满男女老少。
病人们说“相信他”“他看的好”“他很有耐心”……
魏鹏飞在社区里拥有自己的忠实“粉丝”,很多人来找他看病,是基于长年累月的信任,魏鹏飞每一次都会给他们耐心解答,让他们放心、安心。
除了看诊,魏鹏飞还肩负着两项重要的任务,一个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,另一个是成立科研项目组在传统金方的基础上做小创新。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,魏鹏飞带领的科研项目《健脾涤痰活血方在慢阻肺中的临床应用》获得官渡区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今年,魏鹏飞出了一本书——《守正创新——春城名医魏鹏飞谈中医》,这是一本专业的中医书籍,他通过文字的形式将他的学术思想、多年的临床经验表达出来。
魏鹏飞的温度不仅给了患者,也为弟子们留存,他规定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四,所有的弟子们聚在一起做科研,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上午亲自带着弟子们教学查房,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临床讲解,拿出诊治方案,“手把手”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弟子们,他希望在尽可能的条件下,带出更多的徒弟来满足中医市场的需求,服务大众。
魏鹏飞常说要戒骄戒躁,在坐诊、授徒、科研之间,魏鹏飞一直在稳稳地平衡着,他做着很多事,也致力于把每一件事做好……这也许就是魏鹏飞在行医多年中所说的医德及行医者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