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本来挺担心儿子会哭闹,但‘小暖男’说只要跟着妈妈去哪里都高兴……那天他跟着我普查到了深夜,累得睡在了我怀里。”想起那一夜,也许是近一个月以来,母子二人在一起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,金马人普“娘子军”秦爱玲眼里的泪水又在打转。
11月12日,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阶段工作接近尾声,早在一个月前,金马街道790名普查员就扑到了人口普查的一线,不分白天昼夜地为这次“大国点名”而努力。这支队伍中多数都是女性,所以同事们都把自己称作“金马人普娘子军”。
干练的短发、坚韧的作风——队伍中的“指导员”官渡区金马街道统计站站长秦爱玲尤为显眼。回忆起那晚,负责辖区牛街社区的普查员工作开展迟缓,秦爱玲和同事立马驱车前往协助,车上还有四岁的大儿子——因为丈夫也有工作走不开,她第一次带着孩子上社区开始人口普查。
今年8月,为保证顺利开展工作,她给1岁半的小女儿断了奶,交由婆婆照顾。但因为强行断奶,没有过渡期,小女儿很排斥喝配方奶粉,不吃不喝,哭闹不止,嗓子哭哑被口水呛到,孩子还在到处找妈妈,老人只能每天抱着在家里客厅转,如果放下孩子,她会因为没有安全感再次哭闹……营养供给不足,孩子体重掉得很快,这是秦爱玲一家子都没有料到的。
“家里人很理解我的工作,老公负责接送大儿子上幼儿园,小女儿托给奶奶带,之前女儿还会叫爸爸妈妈,几十天不见面,女儿已经不太记得我了,8月份之前每一天都是我陪她入睡。” 面对记者,秦爱玲说着说着眼眶渐渐湿润了“31日半夜,我哭完后第二天就去剪了头发,我要节约时间,后面还有很多数据需要核对!”
10月11日,“一个也不能少”的普查摸底工作正式开启,但实际非常复杂,白天入户时间不理想,普查员经常扑空,还有“户在人不在”的情况,需要调查员24小时蹲点。遇到“敲不开的门,不配合的居民”,秦爱玲下班后会带着普查员再去敲门拜访,向不理解的居民耐心解释,经常“一敲”就“敲”到了半夜。
10月31日也就是人口普查“响哨”的那晚,秦爱玲坐在办公室电脑面前,想着繁琐的普查工作带来的压力,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,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,她还是没能忍住、哭了出来。同事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,照片里,那个着红色呢子大衣的女人,用手托下巴、抹着眼泪,发现同事进办公室就把帽子遮住脸庞,不愿他人看见自己脆弱的模样。
接下来人口普查将推进长表抽样的工作,十几项关乎个人隐私的问题待录入,1个小时可能都填不完的长表成了秦爱玲和同事们更大的挑战,需要不断做沟通工作以争取居民的理解和配合,这么多的数据最终要统计、审核、作比对……人口普查的工作远远超出常人想象,从去年成立领导小组开始筹备,到今年正式开始录入数据,这份工作将持续到2022年12月份。
金马街道有938个普查小区,总人口达20余万人,但789名普查员与秦爱玲并肩奋战在普查工作的一线,“金马人普娘子军”夜以继日地走街串巷、敲开每一家的房门,只为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在整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中,无数个“秦爱玲”都在“舍小家”,为大国点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他们可能普通却并不平凡,正是靠着他们闪烁的亮光,我们才能“数清”茫茫的人海。